2006年4月6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一版: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三门帮助归正人员安好“家”
本报记者 仇健

  本报讯  昨天晚上,三门县珠岙镇的郑某干了一天农活回到家后,疲惫地躺到床上。每当这个时候,看着这间虽不是很大的屋子,郑某的心里总是充满了温暖:归正后,政府和社会没有抛弃他,县司法局工作人员为他找到了住处,村委会还在集体土地里划出一部分土地由他承包。每当想到这一切,郑某的心里总有一股抑制不住的冲动,生活再艰苦也撼动不了他此刻守法生活的决心和对美好生活的信念。
  在三门县,像郑某这样有了“安心窝”的归正人员,每年约有150多人。三门县委、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司法局为主的帮扶协调小组,在全县建立了14个安置协调委员会、519个帮教小组,并建立健全了归正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。
  陈某曾被判无期徒刑,服刑期间获减刑。去年归正后,他找了几次工作,到处碰壁。无奈之下,他找到县司法局,该局通过安置帮教基地,帮他找到合适的工作。一年后,赚到钱的郑某,不仅走上了经商之路,还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庭。
  三门县亭旁镇经济不是很发达,但这里的归正人员却特别有家的感觉。从2000年开始,该镇党委、政府探索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安置帮教工作新路子,帮助不少归正人员解决了实际困难,其中有22名归正人员经帮扶创办了8家企业、14个家庭作坊或个体工商户,改好率高达97%以上,没有一人重新走上违法犯罪的老路。
  65岁的杨某,年轻时因犯纵火罪被判刑,归正后一直在外漂泊,户口揣在口袋里30余年没有着落。司法局知道此事后,不仅帮其落实了户口,还为他解决了临时住房。拿到房屋钥匙的那一刻,杨某老泪纵横:“我飘泊了大半辈子,终于老有所居,多亏了司法局和协调委员会的帮忙啊。”
  三门县司法局总结了亭旁镇安置帮教试点工作经验后,在全县推广了“亭旁经验”,建立了12个安置帮教基地,14个乡镇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委员会,形成了有519个村(居、企)帮教小组、2000多名帮教人员的庞大阵容。
  如今,三门的安置帮教工作不仅在本地开展得如火如荼,触角还延伸到了外地,对外出打工的归正人员制订“全程跟踪管理帮教措施”,在外出人员集中的宁波市等地设立了4个安置帮教站、15个联系点,把家的感觉延伸到外出归正人员所到之处。